仲秋的应天城,金风送爽,丹桂飘香。奉天殿仿若被一层神圣光辉笼罩,殿内雕梁画栋璀璨夺目,金砖铺地,熠熠生辉。今日大朝会,满朝文武身着华服,绣着飞禽走兽、海水江崖纹的朝服在日光下闪烁威严光芒。
礼部尚书陈迪,出身江南书香世家,自幼饱读经史子集,面容清癯,眼神中透着文人的谨慎与持重。他站在文官队列中,身姿微微前倾,正与身旁的同僚低声交谈,神色间满是忧虑。此次大朝会,朱元璋对北疆的战略布局,尤其是藩王势力的安排,让他深感不安。他深知历史上藩镇割据的惨痛教训,生怕宁王朱权势力过大,威胁朝廷统治。
魏国公徐辉祖,高大魁梧,身形笔挺,继承了父亲徐达的英武之气。他目光如炬,时刻关注着北疆战事,一心只为守护大明边疆。此刻,他双手背后,昂首挺胸,对即将讨论的军事议题充满期待,渴望能为国家的边防贡献力量。
庄严肃穆的氛围如一张无形大网,笼罩整座大殿。朱元璋高坐龙椅,身形虽不复当年挺拔,岁月在他脸上刻下深深皱纹,可眼神依旧锐利如鹰,透着久经沉淀的威严与果决。他轻轻抚着胡须,俯瞰大殿和群臣,心中反复权衡北疆局势。北方的北元势力,始终是他心中难以拔除的芒刺,而大宁的战略布局,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。
大宁,地处大明北疆战略要地,地理位置得天独厚,东连辽东,西接宣府,周围草原广袤,山川纵横。它宛如一座巍峨坚固的堡垒,横亘在北元南下必经之路。朱元璋对大宁的重视,体现在多年精心军事部署中。早年,他派遣得力将领奔赴大宁,主持修筑高大厚实的城墙。每一块城砖都经精挑细选,严丝合缝堆砌,历经无数风雨洗礼,依旧坚如磐石。每隔数里,一座高耸烽火台矗立旷野,宛如忠诚卫士。士兵们日夜值守,一旦发现敌情,立刻点燃烽火,滚滚浓烟扶摇直上,迅速传递警报。多年来,朱元璋不断从各地调派精锐部队驻守大宁,这些士兵身着厚重铠甲,手持锋利兵器,日夜巡逻,脚步声在城墙上回荡,只为让大宁成为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,护佑中原百姓安稳生活。
朱权,朱元璋的第十七子,自幼便显露出非凡聪慧与好学。他的书房中,各类兵书、史书琳琅满目,层层叠叠摆满书架。年少时,他常常沉浸在这些书籍的世界里,废寝忘食地钻研历代名将的用兵之道。洪武二十四年(1391年),朱权受封宁王,就藩大宁。他身形修长,气质儒雅,面容俊朗,深邃眼眸中透着与生俱来的睿智与果敢。一到了大宁,朱权便全身心投入军事整顿。不过,他虽有满腔抱负,在军事行动上却受到朝廷的严格管控。
在制定训练计划时,朱权眉头紧锁,反复斟酌每一个细节,随后将初步方案呈递给朝廷审核,遵循朝廷既定的军事规范和指导方针。选用练兵方法时,他也不敢随心所欲,必须在朝廷认可的范围内进行。比如,他想借鉴古代兵书中的特种训练方式,但在实施前,得详细上书阐述训练目的、方法、预期效果等,等待朝廷批复。批复过程漫长,有时还会因各种原因被驳回修改,这让朱权心急如焚,却又无可奈何。
尽管受限颇多,朱权还是尽力施展自身才能。他身着威风凛凛的铠甲,跨骑着一匹矫健的黑马,那马浑身漆黑如墨,四蹄生风,驮着朱权穿梭在军营的各个角落。在朝廷许可的框架内,他亲自指导士兵训练,从最基本的队列操练,到复杂精妙的战术配合,都一丝不苟地示范和讲解,声音洪亮有力,回荡在整个军营。在他的激励下,将士们士气高昂,整个军营充满了昂扬向上的气息。他多次跟随诸王出塞征战,在战场上,他思维敏捷,总能敏锐观察到敌军的弱点,巧妙布局,屡立战功,赢得了将士们的衷心拥护与爱戴,也让朱元璋对他十分放心。
不过,真实历史中藩王权力受限颇多,朱权虽手握一定军事力量,却也处处受到朝廷制衡。在人事任免上,王府重要官职的任命需经朝廷批准,他不能随意安插亲信;军队调动方面,哪怕是应对紧急军情,没有朝廷诏令,他也难以大规模调兵,更别说自主决定军事战略。在军事训练和日常战略部署上,朱权虽可施展自身才能,但也必须在朝廷既定的框架和规范内进行,任何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或变革,都需提前向朝廷报备并获批准。王府开支也受朝廷严格管控,每一笔军费支出都要详细报备审核,稍有差错便会被驳回,这使得朱权在军事筹备时常常捉襟见肘,军事行动也因此受到诸多阻碍。
在诸多军事力量中,朵颜三卫的归属成为朱元璋边防战略的重要一环。朵颜三卫由投降的蒙古兀良哈部、翁牛特部和乌齐叶特部组成,分别是泰宁卫、福余卫和朵颜卫
。这些卫所的骑兵,自幼在马背上长大,骑射技艺出神入化,战斗力惊人。然而,他们作为蒙古部落,忠诚度犹如飘忽不定的浮云。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,最终决定将朵颜三卫交由朱权节制。
这一决策在朝堂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。以礼部尚书陈迪为首的部分大臣,从稳固朝廷统治、平衡藩王势力的角度出发,对朱权节制朵颜三卫一事表达了担忧。陈迪向前一步,拱手说道:“陛下,宁王虽有才能,但手握重兵又节制朵颜三卫,恐其势力过大,于朝廷不利,还望陛下三思。”他言辞恳切,眉头微皱,眼中满是忧虑。
而以魏国公徐辉祖为首的另一派,则认为大宁局势严峻,朱权军事才能出众,朵颜三卫归其节制有助于增强边防力量,力挺这一决策。徐辉祖上前一步,朗声道:“陛下,大宁乃北疆要地,北元虎视眈眈,宁王与朵颜三卫合力,方能保我边疆安稳,此乃当前之急务。”他身姿挺拔,声音洪亮,气势不凡,脸上写满了对边防事业的坚定决心。
双方各执一词,争论不休,朝堂上一时吵得不可开交,气氛紧张得仿佛能点燃空气。陈迪涨红了脸,据理力争,不断引用历史典故来佐证自己的观点;徐辉祖则双手挥舞,慷慨陈词,阐述着朱权节制朵颜三卫对边防的重要性,两人互不相让。
朱元璋权衡利弊,一方面他要巩固边防,抵御北元;另一方面又要防范藩王坐大。最终,他在支持朱权节制朵颜三卫的同时,也做出诸多限制。他派遣了朝廷的监军入驻大宁,监督朱权的军事行动;规定朵颜三卫的军饷发放需经朝廷严格审核,且部分重要军事决策需向朝廷报备批准。
此时,远在北平燕王府的朱棣也密切关注着朝堂动向。朱棣,朱元璋的第四子,自幼跟随徐达等名将学习兵法,在战场上历练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。他身材魁梧,面容刚毅,眼神中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霸气与睿智。平日里,他勤于练兵,对北平的防务极为上心,将北平打造得固若金汤。
当听闻朱权获朵颜三卫及军队改编之事,朱棣内心想法复杂。他深知大宁战略意义重大,朱权实力增强,理论上对北疆防御有利。但他也忌惮朱权势力坐大,威胁自身地位。在朱元璋的绝对权威下,朱棣行事极为谨慎。他清楚,在这个敏感时期,任何不当举动都可能引来父皇的猜忌。
朱棣虽未参与朝堂的争论,却在燕王府内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。他每日与幕僚们讨论军事策略,表面上绝口不提朱权之事,可私下里却暗自思量。他明白,在父皇的布局中,每个藩王都有其作用与限制。他自己作为燕王,肩负着拱卫北平、抵御北元的重任,不容有失。
在燕王府的书房中,朱棣坐在宽大的书桌前,面前摊开着军事地图,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滑动,思考着北平与大宁的战略关系。他的书房布置简洁而不失威严,四周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兵书和典籍。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北方边防图,图上标记着各个军事要点和兵力部署。
朱棣深知,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朝廷和其他藩王关注。所以,他在节庆等必要时刻,会向朱权送去一些普通的问候书信,内容仅涉及生活琐事与家族关怀,绝口不提军事相关。比如在中秋佳节,朱棣修书一封:“十七弟,中秋将至,月圆人安,愿大宁诸事顺遂,家中老少皆康泰。”这封信看似平常,却也是他维系与朱权关系的一种方式,避免因猜忌而产生不必要的矛盾。
当燕王府中讨论军事策略时,朱棣虽会想到朱权在大宁的作为,但也只是在心中暗自思量,绝不向幕僚们谈及,避免任何可能引发猜忌的风险。他清楚,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,保持低调和谨慎是生存与发展的关键。
沈书瑶,本是现代医术精湛的女兵王,一次意外的军事行动中,她穿越到了这个时代,成了朱权极为宠爱的侧妃。如今,她身着锦绣罗裙,裙摆绣着精致的牡丹花纹,袖口和领口镶着细腻的蕾丝边,一头乌黑的长发精心盘起,插着一支温润的玉簪,举手投足间尽显温婉,然而偶尔流露出的果敢眼神,依旧藏不住她骨子里的干练与英气。刚穿越过来时,她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充满了迷茫和困惑,但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坚韧,迅速适应了身份的转变。
一日,王府内务出现混乱,下人之间矛盾频发。沈书瑶得知后,运用现代管理理念,将下人按照职责详细分工,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,还设立了专门的协调岗位,负责处理矛盾纠纷。短短几天,王府内务便井井有条,朱权知晓后,对她赞赏有加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小狐狸他靠美貌攻略影帝 星际兽世:她被sss级大佬抢疯啦! 重生八零当后妈,禁欲大佬狠狠爱 开局被富婆拿下,系统却叫着加油 东京喰种:融合斑!开启无限月读 鬼怪宿舍:与美艳校花背靠背生存 逃荒不慌!我手握位面交易粮满仓 重生八零,退婚嫁给隔壁糙汉 重生1987:能苟才能浪 恶女觉醒绑定位面系统,带飞祖国 殿主大人,又有妖魔跑了 刚下山,就被五位师姐宠上天 从火影开始成为技能大师的魔界人 大唐:弃文从商,我要当财神 重生地球变成傻子 永恒剑尊 封神的边角料,朝歌的小骄傲! 小寡妇翻身,受不了 重生官场:我真的不想再升职了 七零知青娇软,下乡被糙汉掐腰宠